晨雾还黏在晾衣绳的蓝布衫上,春芽己踩着露水去排队买油墩子。新雨缩在门洞啃粢饭团,糯米粒掉进青砖缝,招来一溜搬家的黑蚁。吴姐挺着孕肚挪过门槛,竹篮里的苋菜梗红得发紫,汁水顺着篮底滴成串省略号。
在那口冒着热气的油锅里,爷叔熟练地操起一双长长的筷子,将那金黄色的萝卜丝面糊迅速地夹起,然后轻轻地放入沸腾的油中。随着一阵“噼里啪啦”的响声,那面糊在热油中翻滚着,逐渐变成了一艘小巧的船形。
“小赤佬,当心烫哦!”爷叔大声喊道,同时用筷子轻轻地敲了敲锅沿,提醒着站在一旁的春芽。然而,这一敲却不小心让一些油星子溅了出来,正好落在了春芽那件蓝色的布围裙上。那些油星子在围裙的补丁处晕开,形成了一个焦香的小圆点。
就在这时,新雨瞅准了机会,迅速地用勺子舀起半勺甜面酱,然后迫不及待地将舌尖伸过去,想要尝一尝那美味的味道。可是,就在他的舌尖刚刚碰到甜面酱的一刹那,突然从巷尾传来了一声“嘭”的巨响,那是爆米花的声音。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把新雨吓得猛地跳了起来,他的塑料凉鞋也在慌乱中踢翻了旁边装着蟹壳黄的竹匾。
---
### 一、老虎灶边的闲话
公用厨房的蒸汽糊满玻璃窗。春芽往热水瓶灌开水时,铜龙头突然锈住。穿香云纱的张家阿婆递来扳手,翡翠镯子卡在龙头阀上,裂痕里渗出丝茶渍。“这龙头还是顾师傅当年装的。”她搅着赤豆糊念叨,“那会子红星号还没沉呢……”
春芽手一抖,开水泼到搪瓷缸沿。新雨蹲在灶台边剥毛豆,青翠的豆粒蹦进竹篓,在晨光里跳成串绿珠。张家阿婆忽然压低嗓:“听讲船厂要拆了造商场。”银匙刮擦缸底的声响里,隔壁爷叔收音机的评弹声忽高忽低,混着油锅的“滋啦”声,把后半句话腌成了闷响。
---
### 二、石库门学堂
弄堂小学的早读声漫过天井。新雨把橡皮切成碎块,在算草本上摆出歪扭的“100”分。班主任周老师敲响铜铃,戒尺尖的裂痕里卡着粒芝麻——正是昨儿蟹壳黄里漏的。春芽送完孩子折返时,瞥见传达室老头在读《船舶年鉴》,泛黄纸页间滑落的蓝图正被穿胶鞋的校工踩在脚下。
“阿姨借过!”送煤球的小哥横冲首撞,扁担头的麻绳结擦过春芽鬓角。煤灰簌簌落进竹篮,将苋菜梗染成泼墨山水。新雨从门缝探出头,辫梢的绒花沾了墙根的苍耳,活像只炸毛的雀儿。
---
### 三、灶披间的黄昏
煤球炉腾起的青烟里,春芽往腌笃鲜撒最后一把葱花。油焖笋的焦香勾着邻家孩子扒窗台,鼻尖在玻璃上压出个油印子。新雨偷啃着咸肉,忽然被汤勺敲了手背:“留神烫嘴!”
陈老师拎着修好的收音机进门,旋钮里漏出断断续续的苏州评弹。新雨举着筷子指挥:“调响点!要听《白蛇传》!”春芽往八仙桌摆碗筷,蓝布帕子扫落桌缝的饭粒,惊飞了偷食的麻雀。吴姐捧着孕肚挪过门槛,竹篮里的杨梅滚了满地,在青石板上跳成红雨。
---
### 西、弄堂夜话
梅雨夜的闷雷惊醒了腌菜坛。春芽摸黑查看时,檐溜正把盐霜冲成蜿蜒的溪。张家阿婆的咳嗽声漫过板壁,混着吴姐哄孩子的吴语小调,在雨帘里织成张绵密的网。新雨蜷在藤椅打盹,作业本上的墨迹被口水洇成团乌云。
陈老师轻叩门环,军大衣裹着包荷叶饭:“巷口馄饨摊收摊前买的。”春芽掀开荷叶,虾仁的鲜混着糯米的甜,在雨夜里腾起白雾。收音机突然窜出段杂音,二十年前的《太湖美》混着炒栗子的叫卖,把潮湿的弄堂腌成坛未启封的醉泥螺。
---
### 尾声:晨露未晞
五更天的梆子惊散残梦。春芽倚着门框看送奶工穿巷,玻璃瓶碰撞的叮当声里,新雨揉着眼摸到灶披间。煤球炉余温尚存,隔夜的泡饭在铁锅里凝成北斗状。张家阿婆的虎斑猫溜进来,尾巴扫落窗台的茉莉,白瓣儿正巧落进新雨偷舀的糖罐。
吴姐的婴啼刺破晨雾时,晾衣绳上的蓝布衫突然鼓起。春芽踮脚收衣的刹那,腌菜坛沿的盐霜簌簌坠落,在青石板上排成串省略号——像极了弄堂深处未尽的故事,永远等着下一缕炊烟来续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