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,烟雨江南收敛了颜色,山水间尽显寂寥。
去往京城协助处理冯渊案的麋鹿匆匆归来。
天色昏暗,甘舒宁在案头借着灯光读黛玉的书信。
自别后,黛玉与林昀在东宫一切安好,素日由皇贵妃娘娘教导,西皇子妃与东平郡主时常陪伴黛玉西处走动,偶尔也回贾府问候老太太,与姐妹们叙旧。
不过元春倒不怎么搭理黛玉,早先元春还有替迎春说门亲事的心,如今也不再管了,除了打理自己的嫁妆,别的一概不掺和。
倒是贾琏与王熙凤,小夫妻俩素日里除了照料孩子,还琢磨着收拾掉几间进项不大好的铺子或租赁出去或重新选品。
信中又说起薛家的事。
麋鹿上京后向东宫禀明了此事,经查证后,命应天府府尹贾雨村重查此案。
老太太提前知晓了薛家的祸事,匆匆纳宝钗为良妾,在官府提交的纳妾申请书己经批准。
京城知晓薛家事情的人对此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黛玉与太子妃闲聊时,太子妃说:“罢了,这薛家女并未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,不过是不想被自己哥哥连累罢了。”
信末又问起甘舒宁和林如海,希望两人在江南能保重身体,期望一家团圆。
另有一封黛玉单独写给林如海的书信,甘舒宁将信递给青梧:“送去林大人书房。”
老太君与水溶知晓麋鹿是甘舒宁的人,两人都托麋鹿带信给甘舒宁。
水溶的书信内容简单,先对金玉良缘一事表达歉意,责怪自己没有探查清楚薛家的事情,再来又说,那薛家与王子腾将他忽悠了过去,薛家的生意早就被吞食的所剩无几,宝玉纳薛姑娘为妾,薛太太的嫁妆与薛家但凡能带走的财产,满打满算只不过万余两白银。
甘舒宁当日便对水溶支持金玉良缘一事有所疑惑,但未曾放在心上,原来这其中还有王子腾的手笔。
这小郡王原来是被人哄得团团转,不曾想小郡王所托之人恰好又是甘舒宁,一来二去的,真是命运无常啊。
老太君的书信倒是很长,足足写了三页纸。
信中写道,老太君对金玉良缘一事本就心存不满,碍于甘舒宁与水溶才勉强答应,如今薛蟠这事被捅出来,恰好如了她的愿。
于公,聘请正妻礼节繁多,薛蟠之事迫在眉睫,根本来不及走流程。
于私,宝钗虽有宝钗的好,但在老太太心里,终究还是瑕不掩瑕。
又言,哪怕将来娶个小官出身的姑娘家做正妻都比宝丫头合适,只恐宝丫头颇有能力与手段,小门小户出身的女孩儿拿捏不了。
虽说我朝没有规定必须先有正妻才能纳妾,但正妻未娶便先纳妾总归是不好的,心中为宝玉婚事十分烦忧。
并非不是没有想过毁约,只不过老人家年纪上来了,容易心软,见不得女孩家受罪,故勉强纳宝钗为妾。
老太君颇有见识,女眷无论是入狱待审,还是流放发配,皆清白不保,要遭受非人的待遇,更有甚者,好好的清白人家的女孩儿打入贱籍后充作军妓,痛不欲生,早早香消玉殒。
先前水溶托宝玉送信来,向贾母告罪,并交代擅自插手宝玉婚事,想要促成金玉良缘的原因,还望贾母不要怪罪甘舒宁,所有过错皆系水溶一人。
信中贾母简单提起此事,并教导了甘舒宁与水溶一番,叫二人行事要谋定而后动,免得稀里糊涂被人当枪使还不自知。
最后又提起香菱,感慨了一番香菱命运多舛,可惜了这原本该是乡宦小姐的女娃,幸而苍天还是怜惜的,尚且还有母亲在世,终得团聚。
几日后,贾雨村接到朝廷政令,重审了冯渊案,捉拿薛蟠入狱,秋后问斩,薛太太打入贱籍被发卖,被宝钗买下,母女俩在贾府互相依靠着过日子。
香菱恢复姓名与身份,在官府重新登记,太子妃遣人送其到封夫人身边。
再说那封夫人,官府来通知她女儿己经找到,不日归家与她团聚。听闻此消息,双目通红,泪流满面却大声发笑,封父见她有疯癫之兆,命儿子打晕了她,请大夫开了些安神静心的药。
薛家所抄家产,折变了现银千两赠予英莲,权当补偿。
可惜甄士隐与那拐子,双双没有找到丝毫踪迹。
贾雨村办理完这个冤假错案后,被降职,发配到西南一小地方担任县令一职。
临别前,贾雨村还来找林如海夜诉衷肠。
那日还下了点小雨,贾雨村没有撑伞,也没有递拜帖,独自蹲在门檐下,衣角有一大片水渍。
林如海散衙回来,刚下马车便见贾雨村蹲在门前,叹气一声,还是请贾雨村进来烤火喝茶。
贾雨村双目浑浊,有苍老之相,握着茶杯暖手,断断续续道:“我......进士出身,头一次做官便是大如州的知府,因我......因我心高气傲,自以为是,不通人情......被同僚排挤,后被上司污蔑参了一本,平白无故丢了官职,又坏了名声。后来幸得如海兄举荐,又谋了应天府府尹一职,岂料......岂料又因不坚守本心,错信‘趋吉避凶者为君子’之言,自以为有所长进,能在官场一途走得长远一些......”
贾雨村长叹一声:“命运无常啊!命运无常啊!”
静默一阵,林如海劝慰道:“官场本就波诡云谲,你并不缺才干,只因家中无父母长辈提点,官场上的人情往来,明哲保身都不大通,故有此遭遇。今日之事何尝不是一件幸事,你能悬崖勒马,再闯官途。”
贾雨村缓慢点头。
林如海又劝道:“此事由外女官一事牵惹出来,县主不能不管,还望你不要怨怼县主。”
贾雨村忽想起清平县主乃林如海虚衔,点头答应道:“我己经错了一次,必不会一错再错,如海兄放心。”
林如海念着贾雨村不日就要离开江南,远行西南,二人便往附近酒楼点了一桌江南名菜,还要了两壶酒,权当提前为贾雨村饯行。
无风无雨,夜色寒凉,二人在灯光下说话吃饭,窗外传来阵阵捣衣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