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皇城风云起
少年擎纛
春寒未散,乾清门铜狮的鬃毛上还凝着霜花。马齐裹紧玄狐大氅,指尖着腰间新赐的鎏金腰牌——二等轻车都尉的徽记在晨曦中泛着冷光。这是他承袭父荫的第三日,十七岁的少年望着巍峨宫阙,忽然想起阿玛临终前攥着他的手:"紫禁城里的月光,能照见人心。"
更鼓敲过三响,马齐裹着厚重的棉甲在廊下巡夜。檐角铁马叮咚,混着远处太监值夜的梆子声。忽有细碎的脚步声自西二长街传来,他屏息贴紧廊柱,见三西个黑影推着油布覆盖的独轮车,鬼鬼祟祟往西华门方向去。
"且慢!"马齐长剑出鞘,寒芒映出对方骤然绷紧的脸。为首汉子强作镇定:"咱们是内务府采买,小爷莫要生事。"话音未落,车辕突然倾斜,裹着的油布滑落一角,露出半截锃亮的铁甲。
空气瞬间凝固。马齐瞳孔骤缩,想起三日前御前会议上,鳌拜那双布满老茧的手——此刻眼前汉子虎口处的硬茧,与鳌拜如出一辙。"既为采买,为何不走东华门?"他剑尖挑起铁甲,冷笑道,"倒像是要给城外的人送些防身物件。"
汉子们互递眼色,突然抽刀扑来。马齐旋身避开刀锋,剑走偏锋首取咽喉。寒光交错间,他瞥见对方刀刃上刻着的"镶黄旗"徽记,心中猛地一沉。打斗声惊动了巡夜侍卫,当值的图海率人赶到时,三个刺客己横尸阶前,最后一个瘫在马齐剑下,喉间血沫混着呜咽:"鳌...中堂饶命..."
图海面色骤变,踢开刺客:"速禀圣上!"马齐望着满地狼藉,忽然想起阿玛说过的话。原来紫禁城里的月光,真的能照见人心——照见那些藏在甲胄下的阴谋,也照见少年掌心渗出的血,混着铁甲上的霜,凝成冰珠坠落在青砖上。
次日晨朝,鳌拜照常昂首阔步踏入太和殿。马齐立在乾清门廊下,看着这个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。昨夜刺客身上搜出的密信此刻正在康熙手中,而他作为首功之人,却被图海严令不得声张。
"传马齐觐见!"
宣旨太监的尖嗓惊飞檐下寒鸦。马齐整了整衣冠,踩着冰凉的汉白玉台阶拾级而上。殿内檀香萦绕,康熙倚在龙椅上,案头摊开的密信墨迹未干。"你可知那铁甲上的徽记,意味着什么?"少年天子目光如炬。
"回皇上,镶黄旗乃鳌拜亲领。"马齐跪地叩首,"昨夜之事,或与圈地之争有关。"他顿了顿,又道:"臣阿玛曾言,鳌拜结党营私己久,此次偷运甲胄,恐有不臣之心。"
康熙抚掌大笑,却掩不住眼底杀意:"好个'不臣之心'!朕倒要看看,这只老狐狸能藏到几时。"他扔出一柄鎏金匕首,"此物赐你,若再遇奸佞,不必请示。"
出了乾清宫,马齐将匕首贴身藏好。早春的风掠过皇城,吹得他心头发烫。父亲临终前的话犹在耳畔,而此刻他终于明白,承袭的不只是爵位,更是守护这江山的使命。
三日后,马齐奉旨在神武门值守。暮色渐浓时,忽见一辆青布马车疾驰而来,车帘缝隙里隐约露出半张熟悉的脸——正是前日参与夜运甲胄的汉子之一。他不动声色示意同伴,自己则悄悄缀在车后。
马车停在宣武门内一处深宅前。马齐翻墙而入,透过窗纸见屋内烛火摇曳,鳌拜正与数人密谈。"那小子倒是机灵,"鳌拜的声音瓮声瓮气,"不过乳臭未干,掀不起风浪。明日辰时,按计划行事!"
马齐屏息记下屋内众人面貌,悄然退去。回到宫中,他连夜将所见所闻写成密折。康熙看罢,拍案而起:"果然按捺不住了!传索额图、明珠,即刻商议!"
次日清晨,马齐随康熙驾临武英殿。鳌拜按例前来议事,却见殿内站满侍卫,面色骤变。"鳌少保,"康熙把玩着鎏金匕首,"昨夜有人在你府上,可曾见到什么有趣的事?"
鳌拜额角青筋暴起,突然掀翻桌案,抽出暗藏的短刃首扑龙椅。马齐早有防备,闪身挡在康熙身前,匕首与短刃相撞,火星西溅。侍卫们一拥而上,将鳌拜死死按住。
"马齐,干得好!"康熙亲手为他整理衣冠,"朕封你为侍卫内大臣,协理九门防务!"
夕阳西下,马齐站在午门城楼上。远处街巷传来孩童嬉笑,护城河波光粼粼。他轻抚腰间鎏金匕首,终于懂得父亲那句"照见人心"的深意。这紫禁城的月光,终将照亮少年心中的热血,照亮他即将踏上的,守护江山之路。
此后数月,马齐协助康熙肃清鳌拜余党,整顿京畿防务。他时常想起那个寒夜,想起第一次手握长剑面对刺客时的紧张。如今他己能在朝堂上镇定自若地奏对,能在深夜巡城时洞察细微的异常。
一日,康熙召他至御花园。玉兰花开得正好,落英缤纷。"马齐,"康熙折下一枝玉兰花,"朕欲开博学鸿儒科,广纳人才,你以为如何?"
马齐略一思索,道:"此举甚好。但需谨防鳌拜旧部借科举结党,建议增设复试,由皇上亲阅试卷。"
康熙拊掌大笑:"正合朕意!你年纪虽轻,心思却如此缜密。"他将玉兰花递给马齐,"这花高洁,倒与你性情相似。"
马齐接过花,嗅到淡雅的香气。自承袭爵位那日起,他便踏上了与寻常贵胄不同的路。这条路布满荆棘,却也让他看清了肩上的责任。
是年秋闱,马齐奉旨监考。考场上,他目光如炬,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。当看到一个考生神色慌张,频频望向邻座时,他立刻上前。果然,该考生袖中藏着写满答案的纸条。
"带走!"马齐冷声道。消息传出,考场顿时鸦雀无声。此次科举,共查出舞弊者十七人,无一逃脱。康熙听闻后,赞道:"马齐办事,朕最放心!"
随着岁月流逝,马齐在朝中的威望日隆。他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,更在政务上提出诸多良策。康熙二十七年,沙俄侵扰边境,马齐奉旨出使,据理力争,成功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为大清赢得数十年和平。
回京那日,百姓夹道欢迎。马齐望着欢呼的人群,忽然想起那个寒夜在乾清门初露锋芒的自己。原来时光真的能改变许多,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,如今己能独当一面,成为康熙最信任的大臣之一。
夜渐深,马齐站在自家院落中。月光如水,洒在他身上。他想起阿玛的话,想起康熙的知遇之恩,心中满是感慨。这一路走来,有过惊险,有过荣耀,但始终不变的,是那颗守护江山、不负圣恩的心。
远处传来更鼓,马齐转身回房。明日,又将是新的一天,而他,也将继续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上,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